立冬、小雪
立冬
國曆十一月七或八日、太陽黃經二二五度、冬季開始是為『立冬』。冬是終了、秋去冬來、作物收割後收藏起來、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、意指一年辛勞、歷經寒暑、體力篩衰弱、進補以恢復元氣。此節在古代很受重視、黃帝必親率文武百官到城北祭冬神、還要賜予棉袍衣物等、此時水稻收割已全部結束、所以農諺云【立冬青黃割到空】、【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雪
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、太陽過黃經二四0度、氣候寒冷、逐漸下雪為『小雪』。空氣中的水氣、部份開始結成晶狀固體、大陸的黃河流域、此時已開始下雪、因為初下雪量不大故名『小雪』。此時台灣因氣候暖和、一期稻作可進行播種育苗、冬季裡作雜糧作物此時也可栽培、台灣唯有高山地才有降雪可能、此月也不可能有下雨打雷、所以有農諺云【月內那陳雷、豬牛飼不肥】、意若打雷表示氣候不順、占豬牛六畜有災疫。

大雪、冬至
大雪
國曆十二月七或八日,太陽過黃二五五度,因雪到此時轉大故名『大雪』。小雪過後天氣變得更冷,大雪紛飛,此景象以大陸北方可見,在台灣平地是無法看到雪景的。  然而台灣地區南部,仍可進行一期稻作育苗,北部地區因氣溫較低,二期稻作收割結束,大部份的田地均以休閒狀態。由於氣溫降得很低,魚群紛紛回游台灣海峽避寒,尤以烏魚成群結隊,樂得漁民大呼,農諺【大雪大到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冬至
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,太陽過黃經二七0度,太陽達赤道最南邊,晝短夜最長,是為『冬至』。 嚴冬到了,北半球受光最少,中午太陽位置最低,日影最長。古代農耕時期,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積滿倉庫,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,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物品,又民間習俗在冬至日需吃湯圓,象徵圓滿、豐碩,並增添一年歲月。所以農諺【冬至圓吃落去就加一歲】,還有【冬至烏,過年酥】冬至若下雨,則占過年會放晴。  

小寒、大寒
小寒
國曆一月六或七日,太陽過黃經二八五度,冬至過後天氣更為寒冷,所以在冬至過後的半個月,所出現的節氣叫『小寒』。  雖然天氣寒冷,但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,但還是冷風颯颯,尤台灣北部、西部濱海地區更是寒風砭骨,這是時序正常現象,此時農作物發生低溫寒害的機會很高。農諺云【十二月卯,不見草】十二月晝短夜長,既使到卯時天色仍暗,看不清野外草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大寒
國曆一月二十或二十一日,太陽過黃經三00度,天氣酷寒,一年中最冷的時日是為『大寒』。 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大掃除,依習俗這天也是送神的日子,歡送眾神明完畢,也大掃除了。就開始做糕粿,到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晚上,不論大小月台灣習慣稱為【二九晚】。農諺有【新年頭,舊年尾】一個開始,一個是結束,在這兩個重點時間,人們必須特別謹言慎行。
→讓您不出門也可以享受到我們為您帶來的服務!!!
 →完整的介紹 (歡迎參觀)